——河间再制造产业探微
报废的汽车发电机、锈迹斑斑的汽车发动机、破损的钻头……在人们的印象中,这些旧物件往往会被当做废品扔进熔炉。如今,它们却在河间重获新生,性能甚至远胜之前!带来这种变革的,是当地蓬勃发展的再制造产业。
“再制造”不同于翻新,而是“制造”。中国工程院徐冰滨院士表示,“再制造”是一种以环保为主导的全生命周期理论,即将废旧的产品进行修复改造,最后达到变成新品或者不低于新品的方式。以一个报废的汽车发动机为例,经河间企业再制造加工处理,相比生产销售新部件,不仅可为用户节约成本近30%,还可减少能源消耗60%,节约铜、铝等材料70%,减少排放80%。
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激发出无限的市场潜能。如今,河间已构建以汽车配件、石油钻采设备为主的再制造产业体系,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发电机、起动机再制造基地。去年,河间再制造产业产值近60亿元,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,成为全国第四个、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。
率先建立起覆盖全国、辐射世界的汽车旧零部件逆向物流回收网络
回望来时路,一串串铿锵向前的脚印清晰有力。
河间市再制造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,当时,河间率先建立起覆盖全国、辐射世界的汽车旧零部件逆向物流回收网络。
那时,旧件交易市场那叫一个红火,近百亩地的市场内,车挨车,人挤人,除了汽车大架和车棚,这里可以买到所有类型的旧汽车配件。不仅如此,还有二手钻井设备、机床、矿山机械、液压机械等等。
“当时搞旧件回收的,仅米各庄、行别营、时村这三个乡镇就有几千户。原来市场定的开始时间是早晨6点,因为人太多,都争着抢好位置,看谁来得早。最早的时候头天晚上10点就来市场,大伙儿也跟着起早,这早市都变成夜市了!”村民们向记者介绍着以前的情况。
繁荣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南下北上、东来西往,用辛勤和汗水编织着自己的致富梦。
小店村不大,100多户人家,最繁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参与到这个产业链条中。年轻的出去到各个城市收旧件,年纪大的就负责拣选和旧件的销售。粗略统计,当时河间从事旧件回收与销售的人员达上万人。也正是靠这种辛苦,河间人很快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旧件回收网络。
然而,辉煌背后,一场行业的重新整合也悄然而至。高度繁荣的二手设备及配件交易市场催生了再制造产业的萌芽,也为当年汽车配件的翻新和假冒提供了温床。
是浴火重生,还是就此沉沦?河间毅然选择了前者。一场真刀真枪的改革在行业里展开了。剧痛让人警醒,也更加坚定了那些有志之士大力发展再制造,实施高端再制造、智能再制造的决心。
一批企业涌入了再制造行业,已经踏入门槛的,则迈出了向更高层面发展的步伐。
好风凭借力。今年3月26日,《推进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》等一揽子协议在河间签署,更为这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、技术支撑。
再制造为河间以及沧州掀开了发展新篇章。
本地再制造汽车起动机和发电机占全国市场份额八成以上,再制造钻探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%
6月12日,夏日的午后,阳光正烈。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巨大的风扇飞速的旋转着,一旁的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各种型号的发电机和起动机。
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,是专业再制造汽车发电机和起动机的现代化技术型企业。作为河间市最大的汽车配件再制造企业,通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,长立公司从生产工艺流程、高端技术研发再到产品检测,都形成了自主体系。公司还专门从加拿大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,聘请了中国电机电器协会专家为技术顾问,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试验室。如今,公司再制造生产的600余型号的发电机、起动机覆盖国内外所有乘用车系。
对于当初选择这个行业,创始人侯立东感触颇深:“一台发电机由定子、转子、碳刷、轴承、调节器、整流桥等部件组成。其中定子和转子要占成本85%左右,寿命在15年左右,而碳刷和轴承的寿命只有3年,因此整个产品的寿命也只有3年,这对于资源来说是极大的浪费。当年我就是从这里看到了商机!”
上世纪90年代初,最早进入发电机和起动机再制造行业的大多是台商,这些企业在资金、规模和技术层面都要高于当年河间的企业。“当时这些企业进入行业早,但我们有自己的有利条件,靠我们河间人遍布全国的汽车配件逆向物流回收体系,现在我们已经把他们统统P K掉!”侯立东笑容中透着自豪。
目前,河间市从事汽配再制造的企业58家、摊点900多个。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,注册有长立、江轮、迎辉、华琛、江北等50多个商标,从业人员近5000人,年产值约3亿元。
与汽车配件再制造行业相似,石油钻采的再制造企业不仅有群体化聚集效应,也涌现出不少龙头企业,格瑞特公司是这个行业的翘楚。公司始建于1998年,从最初简单的钻头修复,到如今专业致力于P D C钻头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与销售,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P D C钻头制造企业之一,可生产“3~26”各种规格的P D C钻头,具备万只以上的年生产能力。目前与国内各大油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产品还远销美国、俄罗斯、中东、印尼等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近2亿元。
不仅如此,完整的产业链条也愈加凸显生命力。小庄周围大店、槐庄、段庄、曹何庄等五个村子合称北中原,是当年旧件交易的核心区。而今随着再制造产业的加速发展,旧件回收产业也渐成规模。
走进小店村村民槐福平家里,他正在拆解没有再制造价值的旧发动机。旧件回收后,经过分拣,可以利用的卖给再制造公司,不可利用的就地拆解。院子角落里堆着的轮毂赫然打着奔驰的标志,而槐福平老人顺手拿起的是一个宝马车的前车灯。“这些旧件相对冷门,所以暂时还没卖出去,普通车型的基本上回来当天就卖完了。”槐福平的儿子在云南有专门的回收公司,虽然今年生意较清淡,但每个月还是能回来一两个集装箱的货,每箱大概有25到30吨。
有些则做得更专业,时村乡小店村的周占甲后来把收购生意转移到天津港,两个儿子在那里设立专门的收购公司,他们专营旧发电机和起动机。生意红火时,每个月能回收60吨的货,专门供应长立公司等几个大的生产厂。而槐云杰则做的较为冷门,汽车的涡轮发动机,属于旧件里面的高精尖,这三乡五里,他算个专家,旧件一上手,他就能说出是哪个国家产的,从什么车上拆下来的。周边村子只要回来涡轮发动机,第一个肯定是给他打电话。槐云杰粗略估算一下,仅他们这个村子,每年旧件贸易的交易额就能达到2亿多元。
如今,河间目前再制造企业已达170余家,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150余家,石油钻采设备再制造企业20余家,同时建立起了完善的旧件回收体系,近万人仍活跃在全国各地,年回收旧件约40万吨。其中,再制造的汽车起动机和发电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%以上,有30%以上的产品出口欧美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,年出口超1800万美元;P D C钻头、金刚石钻头等再制造产品远销中东、非洲、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出口2500多万美元,再制造钻探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%。
加快建成集回收、拆解、研发、再造、展贸交易、现代物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、生态化、智能化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
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淀,河间再制造产业拥有了先进、成熟的技术和世界顶级设备,形成了从旧件回收到再制造产品生产、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,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起动机、发电机再制造基地和汽车旧部件集散点,石油钻采设备再制造也具备了一定规模。
去年3月28日,作为沧州市重要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平台——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,广州欧瑞德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项目、河北物流集团、上海利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、手拉手汽配城再制造旧件交易平台等再制造项目正式入驻。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第四个、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。
河间再制造基地也吸引来国内顶尖的科研人员作为后盾。目前,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在河间建成。研究院由业内领军人物、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再制造工程系主任张伟教授牵头,组建世界一流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;建立了徐滨士再制造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;同时还建设了再制造产品示范生产线、再制造产品中试基地、再制造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等。
今年3月12日至13日,中英绿色制造与再制造发展峰会还在河间举行,峰会上就“再制造院士工作站”“中英再制造工业园”和“中欧再制造产业技术合作备忘录”进行签约,并将河间“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”纳入欧盟再制造委员会的国际合作单位,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被确立为“中欧再制造产业技术合作联盟”的秘书处单位。
……
根据发展规划,今后沧州依托挖掘河间再制造产业的独特优势,进一步做大再制造产业。计划到2020年,将河间建成集回收、拆解、研发、再造、展贸交易、现代物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、生态化、智能化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。
未来,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实现“两突破”“三提升”,即实现再制造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,实现再制造质量可靠性、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。
发展三大再制造门类:积极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、工程机械(石油钻采、盾构机等)再制造、机床再制造等三大再制造产业门类。
建设五大再制造基地:建设国内一流的再制造产业高度集聚发展基地、再制造旧件集散基地;建成区域领先的再制造技术创新基地、再制造创业孵化基地、再制造技术服务基地。
到2020年,基地规上再制造企业数达到30家,其中上市再制造企业数达到2家。经济效益显著提升,再制造产值达到100亿元。基地旧件利用率达80%,土地产出率提高到每亩450万元,能源产出率提高到每吨标煤1.64万元,水资源产出率提高到每立方米9.2万元。